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医药资讯  中药资讯 > 药补不如食补!科学家分析“抗衰老饮食”,3点吃饭更健康

药补不如食补!科学家分析“抗衰老饮食”,3点吃饭更健康

时间:2024-01-08 01:02:21 作者:小茜 阅读:482°C

上到秦始皇,下到平民百姓,几千年来人类共同的追求是抗衰老、长命百岁。然而,衰老是大自然规律,任何生物体都无法逆转,不过可通过生活方式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现在市……

大家好,药补不如食补!科学家分析“抗衰老饮食”,3点吃饭更健康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药补不如食补!科学家分析“抗衰老饮食”,3点吃饭更健康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药补不如食补!科学家分析“抗衰老饮食”,3点吃饭更健康和药补不如食补!科学家分析“抗衰老饮食”,3点吃饭更健康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从秦始皇到普通人,几千年来人类共同的追求就是抗衰老,长寿。

但是,衰老是自然规律,任何生物都无法逆转,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现在市面上有一种抗衰老的饮食。真的有效吗?

「抗衰老」饮食在抗衰老方面有多靠谱?

针对目前市场上提出的“抗衰老”饮食,顶刊《科学》发表了一项研究,分析了目前流行的六种抗衰老饮食模式,探讨了饮食与抗衰老疾病之间是否有联系。

第一,热量限制要求饮食减少30%~40%的总热量,但需要额外的营养素来保证身体健康。

二是间歇禁食,即每周抽出一天维持零热量或低热量摄入,总禁食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三是模拟禁食饮食,即提供模拟禁食的低热量饮食,饮食以碳水化合物适中、高脂肪、低蛋白质为主。

第四种是生酮饮食,是指低碳水化合物、中等蛋白质、高脂肪的饮食。

五是限时饮食,即一天吃东西的时间控制在12小时以内,其他时间段不吃东西。

六是限制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

这六种饮食分为两类,分别是热量限制、热量限制和其他热量营养素。研究表明,虽然这些饮食模式有助于减肥,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们是否能抗衰老。

要了解抗衰老,先了解衰老的三个“齿轮”

为了了解抗衰老饮食,或者想学习抗衰老,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的人体三大衰老“齿轮”。

1、34岁

34岁是衰老的第一次传递。从30岁开始,大脑血液循环速度逐渐变慢,血流量减少,从而记忆力和协调性下降,大脑功能也随之下降;25~30岁,肌肉量达到顶峰。

然后开始走下坡路;30岁以后,心脏瓣膜和心室壁逐渐增厚,心脏传导系统逐渐老化,肺活量也随之下降。

2、60岁

60岁是衰老的第二次传递,心脏传导系统持续衰老,导致身体供血供氧不足,导致体内代偿失调,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都已衰老。另外,60岁以后,胃肠功能、食道、口腔也在慢慢衰退。

3,78岁

78岁是衰老的第三次传递。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总感觉疲劳,思维不清晰,反应变得迟钝;呼吸肌力减弱,气道阻力增加,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想延缓衰老,先学会“吃3”

1.多吃深海鱼。

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是常见的深海鱼,含有珍贵的-3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和视力,降低患癌风险。

2.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可分为不溶性和可溶性。前者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可从蔬菜、粗粮中获取。后者可与脂肪和胆固醇结合,降低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风险,可从海藻、豆类和蘑菇中获得。

3.多吃牛奶和豆类。

牛奶和豆类含有植物蛋白、矿物质和大豆甾醇,能改善血脂和血糖的代谢,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技巧

尽量以全谷物和土豆为主食,如燕麦、玉米、红薯、山药等,含有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黄酮类物质,有助于控制血糖,维持心血管健康。同时也要注重食用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牛奶等。

能促进受损组织的恢复,增强抵抗力。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news/zhongyaozixun/36099.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如何鉴别中药好坏?3种攻略在此!全家受用
    中药房里藏着许多生活智慧,例如在夜市、餐厅里常吃的药膳,在咖啡厅里喝的茶饮,甚至放在枕..
    医生的高考记忆!报考了医学院校不曾后悔过
    阅读提要:据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人。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统计..
    这10个“食疗养生秘诀”,正在悄悄偷走健康,很多人都被蒙在鼓里
    现代社会,很多人越来越重视健康,网络上各种食疗养生话题因此非常受欢迎,各种食疗“养生秘..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