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红曲米炮制工艺详解及饮片特性分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红曲米炮制工艺详解及饮片特性分析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始见红曲,但制曲方法不详,见有焙制(《朱氏》)法。元代有炒制法(《活幼》)。明代对制曲方法阐述较详,如:“白粳米一石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饭。分作十五处,人曲母三斤,搓揉令匀,并作一处,以帛密覆。热即去帛摊开,觉温急堆起,又密覆。次日日中又作三堆,过一时分作五堆,再一时合作一堆,又过一时分作十五堆,稍温又作一堆,如此数次。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箩盛曲作五六分,蘸湿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第四日,如前又蘸。若曲半沉半浮,再依前法作一次,又蘸。若尽浮则成矣,取出日干收之”(《纲目》)。
【现代炮制方法】
1、红曲:
(1)自然发酵法:选择红色土壤地,挖一深坑,在坑上下周围铺以篾席,将粳米倒人其中,上压以重石,使其发酵而变为红色。经3~4年后,米粒外皮紫红色,内心亦为红色。若内心有白点,表示尚未熟透,品质较差。取出,晒干。
(2)人工控制发酵法:将饴糖调至糖度20%,加入0.5%的硫酸铵,5%可溶性淀粉,2%琼脂,加热溶解后,分注于试管,灭菌,冷凝后,加入紫色红曲霉菌种,培养活化后,于2~4℃冷藏备用。取上述培养液(无琼脂),分装于250毫升三角烧瓶中,每瓶100毫升,灭菌,待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取二级菌种约1立方毫米接种。在32℃条件下,培养120小时,即可使用。
将白粳米投入水池,放水淹没粳米,浸泡12~24小时,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取出上笼蒸20分钟。将凉至40℃的无菌水配成5%的醋酸溶液,加入菌种瓶中,每瓶100ml,于32℃活化6小时,待蒸米温度降至40℃时,加入上述菌液,充分搅拌,使米变得通红。接种量为每千克蒸米加菌液100毫升。将拌好的曲料装入布袋,每袋约2kg,装量约占布袋容积的2/3.放人发酵室的床架上。刚开始,室温应保持在26~30℃,24小时后,由于曲米发酵,曲米温度可达38℃以上,可打开带过滤装置的通风窗,令其自然通风。如温度过高,可采用风扇散热。48小时后,水分大量蒸发,可将米连同布袋投入洁净的水池中浸润20分钟。以后,每隔2小时淋一次水,使水分含量维持在38%~40%,并经常抖动布袋,使其发酵均匀。待粳米全部变为紫红色时,倒出,堆积,上盖布袋捂一夜。当掰开米粒,内茬呈鲜红色时,可摊开晒干或60℃烘干,即成。成品应无结块。
2、红曲炭:将净红曲置热锅内,用武火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为度,喷淋清水,冷却,取出晾干。
【饮片性状】红曲呈米粒状,多碎断,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断面粉红色;质脆,手捻之易粉碎,染指;微有酸酵气,味淡。红曲炭,形似红曲,外皮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有焦香味。
【炮制目的】红曲味甘,性温。归肝、大肠经。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能。用于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外用治跌打损伤。
【应用选择】
1、心腹作痛红曲、香附、乳香各等分,为末,酒服(《摘元方》)。
2、湿热泄痢用六一散,加炒红曲,为末,蒸饼为丸,如丹溪青六丸(《丹溪》)。
3、小儿吐逆配伍白术(麸炒)、炙甘草,为末,煎枣子、米汤送下(《经验济世方》)。
4、癥瘕痞积配伍酒曲、半夏曲、鸡内金、延胡索、瓦楞子、海石(芒硝煮、醋煅)、猪胰,为末糊丸,可治癥瘕痞积肠覃等证结于肠外,如胰楞丸(《医级》)。
5、小儿头疮红曲捣醃,可治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脓汁不止(《百选一方》)。
【现代研究】从红曲米中提取红、黄色素,可用于食品工业。通过发酵,从中分离出抗生素Monascidin和Monascidin A及辅酶Q10。还提到一种核酸酶的抑制物NMP。
【附】文献摘录:“入药以陈久者良”(《纲目》)。“以粳米蒸窨而成……导滞化食,行血和营,即其蒸窨变化之性”(《便读》)。“红曲,消食健脾胃与神曲相同,而活血和伤,惟红曲为能,故治血痢尤为要药”(《本草经疏》)。
【总结】红曲米始载于《饮膳正要》,云:“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腌鱼肉用”。时珍曰:“红曲本草不载,法出近世,亦奇术也。”《本草纲目》中造红曲是用曲母发酵法制得,详细记载了曲种、如何控制水分、发酵温度等,已接近现代人工控制发酵法。现代炮制书籍多记载自然发酵法,由于发酵时间长,质量及卫生条件难以控制等种种原因,已很少应用,近乎失传。但综观近代研究发展,红曲亦是一味值得深入研究的药物。
最近更新时间:2018-09-06
用户评论
红曲米的炮制方法确实很讲究,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才能保持最佳药效,文章分析得很透彻,学到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红曲米的饮片性状这么复杂,不同炮制方法影响那么大,看来以后选购要更加注意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直以为红曲米就是普通的一种中药饮片,看完这篇文章才发现炮制过程居然影响这么多,涨知识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炮制过程太繁琐了,现在很多商家会不会简化步骤导致药效不如传统炮制?希望能有更深入研究!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曲米的饮片性状原来和炮制方法息息相关,难怪市场上品质参差不齐,好的红曲米确实需要精心处理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挺有意思的,尤其是炮制方法的对比,很直观地展示出不同工艺对红曲米质量的影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红曲米的炮制工艺我一直觉得太复杂了,作为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判断质量,这方面应该有更明确的标准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红曲米的炮制方法一直是个争议点,有些老中医坚持传统炮制,现代工艺真的能够保证相同药效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文章觉得红曲米在炮制过程中确实很考究,尤其是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稍有偏差可能就影响最终性状。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市面上各种炮制方法的红曲米都有,但质量参差不齐,文章里提到的一些关键点确实值得深思。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炮制方法太讲究了,想要确保药效,看起来传统工艺还是最可靠,但现代技术是否有更高效的改进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分析得挺细致,但不确定不同炮制方法的红曲米究竟哪种更适合临床使用,感觉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曲米的饮片性状变化太大了,每种炮制方法都有利弊,想知道实际应用中哪种方法更受欢迎。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炮制方法的影响这么大?红曲米的品质真的取决于工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科普,让消费者能更容易识别优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一直疑惑红曲米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炮制方法会改变饮片性状,挺有意思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很好地展示了不同炮制工艺对红曲米的影响,不过市场上似乎更倾向于高效率的方式,是否真的保留了全部药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红曲米的炮制过程有了全新的认知,特别是不同工艺的比较很直观,很有参考价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炮制工艺决定药材质量,这篇文章讲得很详细,尤其是不同炮制方法的影响,希望能有更多数据支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文章感觉红曲米的炮制还是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也许现代技术能做得更好?但传统工艺的优势也不可忽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对红曲米的炮制过程讲解很清楚,不同方法的优劣分析也很到位,确实是深入研究过的内容,值得参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