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蒺藜炮制方法与标准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蒺藜炮制方法与标准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现代炮制方法】
1、蒺藜: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蒺藜:取净蒺藜,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碾去刺,筛去刺屑。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蒺藜呈放射状五棱形(5个分果瓣组成),直径6~10毫米;分果瓣呈斧状,长3~6毫米,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炒蒺藜无刺,表面微黄色。
【质量标准】蒺藜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12.0%。
【炮制目的】蒺藜味苦、辛,性微温。归肝经。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能。
生品味辛,其性开散,能散肝经风邪。常用于风热瘙痒,风热目赤,白癜风等。炒蒺藜常用。炒后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平肝潜阳,开郁散结,多用于肝阳头痛、眩晕,肝郁胸胁疼痛,乳汁不通;亦用于肾虚风热的目赤昏暗。
【应用选择】
1、生用
(1)风疹瘙痒:用于风热所致的皮肤发痒和皮疹,常与防风、荆芥、蝉衣、赤芍、当归等同用,有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如蒺藜消风饮(《中药临床应用》)。
(2)目赤肿痛:可与白菊花、牛蒡子、石膏等同用,治头目昏暗,或眼目赤肿,心胸烦闷,有祛风清热作用,如白蒺藜散(《博济方》)。
(3)白癜风:《千金》治白癜风,单用本品为末,日服两次,服至半月,白处见红点,一月即效。
2、制用
(1)肝阳头痛、头晕:常与白芍、钩藤、菊花、代赭石、牡蛎等同用,能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如高血压),如平肝降压汤(《中药临床应用》),方中蒺藜宜炒用,减弱辛散之性。此方还可用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
(2)胸胁疼痛:可与白芍、郁金、枳壳、香附、川楝子等同用,治肝气郁结所致之胸胁胀痛,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方龙潭家秘》治胸痹,胸胀不通或作痛,用刺蒺藜带刺炒,磨为细末,早、午、晚服用,白酒调服。
(3)乳汁不通:可单用蒺藜带刺炒,为末,白汤调服,治乳胀不通或乳岩作块肿痛(《方龙潭家秘》)。亦可与橘叶、郁金、玫瑰花、醋青皮等同用,治乳房胀痛,能增强舒肝止痛作用。 (4)目赤昏暗:《方龙潭家秘》治眼疾,障翳不明,用刺蒺藜(带刺炒)、葳蕤(炒)共为散,每早食后白汤调服。亦常与当归尾(酒洗)、生地黄(酒浸)、柴胡、黄芩、密蒙花、羌活等配伍,用于目赤昏花,羞明多眵,痒痛流泪,胬肉白膜,有养血祛风,清肝明目的作用,如大明复光散(《古今医鉴》)。
【现代研究】以水浸出物、70%乙醇浸出物、总黄酮和总皂苷为评价指标,对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翻炒频率三因素三水平进行考察,采用L9正交实验设计考察蒺藜的炮制工艺。筛选出最佳炮制工艺为:1000w功率加热,炒制6分钟,翻炒频率为20次/分。对生品与炒制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炒制后其总黄酮、总皂苷、醇浸出物的含量提高,水浸出物含量降低。
【附】
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盐水炒、麸炒等。
2、文献摘录“须净拣择,蒸一伏时,晒干,于木臼中舂令刺尽,用洒拌再蒸,取出曝干用”(《局方》)。“治风,黄酒拌蒸;清肺,鸡子清炒;治目中赤脉,人乳拌蒸;通月水,当归汁煮”(《得配》)。
【总结】蒺藜南北朝开始酒制,唐代始用熬(炒)法,以后炒法和酒制就成了历代的主要炮制方法,尤其是炒制,仍为现今用得最广泛的炮制方法。清代是蒺藜炮制发展的全盛期,出现了其他一些辅料制法,并对炮制作用论述较详。盐制古代文献未见记载,为近代的炮制方法,应用也不普遍,认为盐制能引药下行,增强补肝肾的作用。但蒺藜(刺蒺藜)辛散祛风,并非补肝肾之品。历史上曾将沙苑蒺藜称为“白蒺藜”,并在宋、明文献补肾方药中大量出现白蒺藜,于是刺蒺藜(又名白蒺藜)便被误认为补肾之品,造成同名异物混淆不清。历代不少医药著作虽然力图纠正,但仍未完全改变混淆的情况。刺蒺藜盐制可能系沙苑蒺藜炮制方法之误。近代一些中药书籍提到“气血虚者不宜用”似乎支持了上述认识。但也有人提出刺蒺藜是否盐制,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否有补肾作用,并从古代医药文献分析研究中发现有“治虚和治风”双重作用,故认为盐制是正确的。以上看法对研究蒺藜的炮制方法均有参考价值,并应深入研究加热炒制以及辅料酒和盐在炮制中所起的作用。
最近更新时间:2018-08-29
用户评论
蒺藜的炮制方法真是五花八门,我一直以为只要简单地炒一下就行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原来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这么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我对蒺藜的炮制方法一直很感兴趣。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各种炮制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文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对实际操作非常有帮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炮制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业界能统一标准,让中药的质量更有保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章,我对蒺藜的炮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中提到的一些传统炮制方法真的很值得学习和传承。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的炮制过程真是复杂,我以前只知道简单的炒制,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细节。以后要多看看这类文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对蒺藜炮制方法的介绍非常详细,让我对中药的炮制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对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让我明白了选择合适方法的必要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其炮制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对中药的炮制方法很感兴趣,这篇文章让我对蒺藜的炮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一些实际案例,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的炮制方法这么多,真的很佩服那些老中医,他们对这些方法的掌握真是炉火纯青。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章,让我们这些后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中药爱好者,我觉得这篇文章对蒺藜炮制方法的介绍非常到位。尤其是对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让我对中药的炮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炮制方法的标准和规范真的很重要,这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希望业界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规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章,我对蒺藜的炮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中提到的一些传统炮制方法真的很值得学习和传承。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蒺藜炮制方法的重要性,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真的很大。以后我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知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的炮制过程真是复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章,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中药炮制的知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我对蒺藜的炮制方法一直很感兴趣。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各种炮制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炮制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章,我对蒺藜的炮制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一些实际案例,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其炮制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希望业界能统一标准,让中药的质量更有保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对蒺藜炮制方法的介绍非常详细,让我对中药的炮制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对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让我明白了选择合适方法的必要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蒺藜的炮制方法这么多,真的很佩服那些老中医,他们对这些方法的掌握真是炉火纯青。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章,让我们这些后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