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供需网—全面科普中药知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文化 > 米饭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南方人爱吃米饭,但糖尿病发病率比北方低

米饭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南方人爱吃米饭,但糖尿病发病率比北方低

时间:2025-01-05 15:57:52 作者:敏敏 阅读:429°C

米饭是南方人的主食,特别是在四川、广东和广西一带,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米饭。因为米饭能为身体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足够热量,维持最基本的生命。但《柳叶刀》却提出了相反的……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米饭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南方人爱吃米饭,但糖尿病发病率比北方低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米饭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南方人爱吃米饭,但糖尿病发病率比北方低的知识,包括米饭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南方人爱吃米饭,但糖尿病发病率比北方低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米饭是南方人的主食,尤其是四川、广东、广西,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米饭。因为大米可以为身体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足够的热量,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但是《柳叶刀》提出了相反的论点。它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说吃太多白米饭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一时间,很多人忧心忡忡。吃白米饭真的会诱发糖尿病吗?

白米和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根据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众所周知,南部地区的居民以白米饭为主食,而北部地区的居民则以面食为主食。

但糖尿病患病率与《柳叶刀》的结论有较大差异,因为糖尿病发病率北方最高,西南、东北、南方地区次之,内蒙古、贵州省最低。

可见,在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地区,居民患糖尿病的概率低于北方地区,因此白米与糖尿病没有直接联系。

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很纠结,害怕吃米饭会升血糖。其实白米饭的糖分指数是83.2,白馒头和面条的糖分指数分别达到88.1和81.6。大米和面条的含糖量分别达到76%和56.3%。

两者都属于高血糖指数食物。

糖尿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饮食、体力活动和肥胖等。它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饮食结构能缓冲白米的降血糖作用吗?

具有国际特色的纯研究研究了近15万名参与者。在排除患有糖尿病的参与者后,对剩余的参与者进行了9.5年的随访,以分析他们食用白米饭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南亚居民每天食用的白米饭达到630克,是东南亚和中国参与者的3倍多。每天食用白米饭少于150克,多于450克的人,与南亚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1%有关。

而中国居民吃的米饭少,米饭种类多,整体饮食结构健康,比如搭配多种蔬菜和豆类,可以缓冲白米的升糖作用。

说到这,很多人会疑惑,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是健康的?这里有三个原则:

1.多吃粗粮

精白米虽然比粗粮好吃,但还是要少吃。主食宜选用玉米、山药、红薯、土豆、糙米。蒸白米饭时,应加入燕麦、高粱、杂豆等粗粮,不仅改善口感,而且营养更全面,升糖指数低。

值得注意的是,粗粮很难消化,还会影响身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老人和小孩要少吃,粗粮占主食的三分之一。

2.控制数量

严格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大约300~500克,其中也包括淀粉类食物。如果超重或肥胖,要减少摄入,增加粗粮比例,一顿饭吃7-8分饱。

3.趁热别吃

刚出锅的米饭,里面的淀粉容易消化吸收,糖分上升速度快。米饭冷却后,淀粉会慢慢老化消化,防止饭后血糖升高。

贾怡君的留言

糖尿病患者要做好粗细搭配,如豆类蔬菜、五谷杂粮等,含有膳食纤维,可以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无论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数有多低,都要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适当调整吃饭顺序,先喝汤,再菜肉,最后吃主食。

防止餐后血糖急剧上升。

米饭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南方人爱吃米饭,但糖尿病发病率比北方低和米饭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南方人爱吃米饭,但糖尿病发病率比北方低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地址:https://www.youyaokeyi.com/yangsheng/yangshengwenhua/36234.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不售卖任何药材药品,如有疾病者请及时就医!

    本栏阅读
    「收藏」20种常用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
    20种常用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1.绵马贯众【采收】夏、秋两季采挖根茎。【加工】削去叶柄..
    十个热门医学专业盘点,就业情况普遍都很不错,就是对学历要求高
    医学专业在大学专业中算是比较热门并且报考人数和关注度都相当高的类型了,虽然很多人都..
    中医文化趣谈之中草药命名(中草药名字含义)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草药文化又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Copyright © 2002-2024 药材供需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9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